幸福不是等来的,是自己创造的。而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就在于你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。
建华:你好!
知你从爱华那里认识了《农家女》,并已成了离不开的朋友,很为你高兴,也感谢爱华把它介绍给你。爱华离开北京大概已有七八年了吧,作为“打工妹之家”第一批会员,她至今还这么热爱着这本杂志,这让我感动。我们“农家女”人都会背诵一句话——“给你一颗果子,只能享用一次;给你一粒种子,能够受用一生”。看来,爱华是带着一粒种子回家乡的,而且这里种子已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
其实,你信上提到的问题是很有普遍性的。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日,我就接待过从河北香河坐长途车赶来的两个小姐妹。她们满头大汗,手攥着《农家女百事通》(《农家女》前身)杂志,一路问着找上门来。不为别的,就为提一个和你同样的问题。她们说:她们村男人们开车的多,做家具卖家具的多,家家过的都挺富,就是女人们没事做,整天“搓麻”,可年纪轻轻的就这么耗日子,实在无聊,因此登门求教。我又能为她们出什么主意呢?只是记下了她们的地址、电话,想抽空去她们那里看看,找更多姐妹们聊聊,也想为有同样问题的姐妹找找答案;除了挣钱,除了“搓麻”,我们还能做点啥?
今年第三期杂志我们向大家推荐了一个叫郑冰的封面人物,之后,我们去了她山西永济的家,要说富,她家在村里数一数二,可她却忙得找不出一天空闲工夫。忙啥?我们的记者跟了她十几天,发现她忙的事多半与挣钱无关。她和丈夫组织了一个农民科技协会,没想到一下子给自己揽来了干不完的活。为农民请老师做培训,组织文艺演出,组建学习小组,还办了一张农民小报,自编、自印,免费发放。最近她们又开始大搞环境卫生,8条巷道挖沟铺路,清运垃圾,没用政府投入一分钱,全靠协会成员齐心协力一起干。她不是党员,不是干部,也没用上级指示和布置,可她越干越发不可收拾。不图名,不图利,图个啥?她说,图个人生有意义。
你信上不是说:“人活一辈子,一天天混日子,不是白痴吗”说得对,我们不能做白痴留在你们那里,既然种植养殖不行,外出打工不行,在家创业也很难,那你是不是也学学郑冰,自己找点对全村老百姓有利的事做做,哪怕就是组织个《农家女》学习小组?和爱华一起商量商量,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,每周坚持聚在一起学习一天,互相提问,互相启发,说不定好主意就有了,说不定创业就从这里起步了。当然,要这样做,第一就是不要怕别人说闲话;第二就是要坚持,第三就是要学会从小事做起,从帮助一个人开始。试试看,幸福不是等来的,而是自己创造的。而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就在于你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。
希望早一天听到你们的好消息。
谢丽华
(2004年第八期)附王建华来信:
谢主编:您好!
我是来自山东省黄河边的一个普通农家女。
今年开春,我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去梁爱华(打工妹之家一员)家学织挂毯。他先是给我们讲解挂毯的织法,后来又拿出几本《农家女》杂志给我们看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粗粗地看了一些内容,觉得蛮不错的,于是我就拿了几本认真地看了起来,从此便和《农家女》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尤其是您写给农家姐妹的肺腑之言,最让我感动。时间一长,生来就爱看书的我,已和《农家女》再也分不开了,我深感它将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。
我知道,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,可是在我们这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地方,除了读书是没有什么事可做的,不是这家养鸡赔钱,就是那家养猪没有本钱。有时我真的感到我活的很累。就拿织挂毯来讲,费工夫不说,一天下来也只能赚二三块钱。外出打工吧,孩子又没人照看。出门难,在家创业也难,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,于是就整天埋在书堆里,寻找自己的另一片天地,偶尔倾诉一下心声。有人说,你老公在北京开车,每月挣一千多,还用你来发愁这些琐事?其实不然。我觉得人活一辈子,一天天混日子,不是白痴吗?为此事,甚至有人说是我不安于现状。谢主编请你告诉我,难道说整天围着锅台转或者整天“搓麻”就是理想的女人吗?
王建华
我虽然没有郑冰妹做的那么好,但是我也是从97年开始在村子里,在做她做的事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ndian6.com/4139.html